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其它>校长言论

发展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目标

发展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目标

文章来源:校长室 作者:学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9日 点击数:2,831 字号:

    学生进行认知学习,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行为方式才能完成,如静思冥想,专注听讲,查阅材料,询问辩论,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对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发展教育已日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促使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高效学习的需要。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条分缕析式的讲解向学生灌输知识,由于学生在认识背景、认知策略、认知速度上的差异,往往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跟得上教师的思维,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似懂非懂,另外三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的学生完全是听客和看客,这些学生每天都在丢失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是高效的呢?我们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按照学习要求,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原有的认识差异将随这种个别化的学习行为的开展而消除。人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人人都能完成学习的预定任务。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行为技能,这种行为技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养成的。鉴于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将学科知识作业认知目标外,还要把学生学习行为的训练和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
    把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当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代教育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主动求知、合作进取、探索创新的技能品质。而这种技能品质的形成,不光是一个认知问题,更是一个行为发展的问题,行为经过训练,发展为习惯,习惯形成了也就标志着技能品质的形成,学习行为的训练已升会为人格教育的必然。如自行探究的行为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遇有问题是先借助背景材料予以理解,再调整学习策略,假设验证,将培养其科学思想的品质;与同伴交流,将使学生学会和着成容忍歧义、承受批评、坚持已见、合作探索的技能……每一个学习行为为训练的背后都蕴含着人格教育的因素。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学科认识目标,更要有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目标。
    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我们可以把课堂教学目标分为认识性目标和行为发展目标,各学科的认识目标因教学内容的不同,原则上是各不相同的、但学习行为的训练发展,各科是大同小异的。因此,学习行为的训练发展教育是各科教学的基本内容,没有有效的学习行为开展训练,学科认知目标的实现就缺乏有力的保证。行为习惯技能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这就要求各科始终把学生学习行为的训练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目标。
    发展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首先是备课。传统的备课是备内容,备例题,因为教师上课是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对例题的讲解来传授知识的。现在要求备问题,备活动,即把原来需要教师分析讲解的内容转化为一组组序列化、要求学生自行探索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的学习行为、活动方式等因素。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为主。现在要求教师以一组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和解决为主要方式。要求教师以一组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组织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帮助。
    发展学生学习行为的课堂教学目标将使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与学科认知是相辅相成、互为载体的。学科认知必须依靠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才能实现,学习行为也只有在认识活动中才能得以发展。有效的学习一定是学习行为得以充分发展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的证价标准也将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教师讲得是否清楚生动,重点、难点是否突出;现是应理解为,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上是否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紧张的智力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动”的程度越高,这堂课的效率就越高。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