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其它>校长言论

“问题研究”与“课室变革”——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文章来源:校长室 作者:学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9日 点击数:2,522 字号:
新课程要求我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反对一讲到底,倡导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教材,组织前后座学生以小小组形式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蔚然成风。应该说,这种教学方式与过去传统的以老师讲解为主相比,是一大进步。
   但是,仔细想想,我们教师面对一段(或章)不甚熟悉的学科材料,借助于教学参考资料备一课要花多少时间,而现在却偏偏要求我们的学生在一、二十分钟的时间里,在没有参考材料的情况下,对自学的材料作出回答。试想一下,这种教学方式有多少成效。也许有人会说,即便这样,学生对许多问题都能作出准确的回答呀!我说,对,能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的,常常是极少数学生,且回答都是顿悟火花式的,最终还是教师把它们诠释并组织成具体的答案,大多数学生仍是处于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的状态。还有由于学生自主探究不充分,老师要求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也成为一种成效不大的形式,再说教室里有限的空间也实难构成有利于讨论的氛围。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成为形式,或是成效甚微的一种形式,应该成为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的必然,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合作也不是一种形式,应该成为人际交流沟通、合作技能培养的一种课程。那又如何将这些理念操作化呢?
   我认为,课堂教学45分钟,如果照传统的教学安排,学生难以充分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有效,唯有变革现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研究为载体,实施单元教学,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要打破教材章节、单元的种种限制,确立不是为教教材而用教材,而是为教学生而用教材的理念。我们要把教材当作一个“例题”来处理。我们应该对大纲、教材进行悉心研究,明了教材中涉及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以若干个“问题”为载体,涵盖这些知识技能,使教学过程成为用知识技能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象现在这样,教学过程主要是认知这些知识技能。按照这样的理解,教师必须围绕着这些“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问题研究”的过程。
   这类“问题”应具有下列特性:现实性,即问题尽可能地与社会生活科学发展贴近;可探究性,即能方便学生探究;涵盖性,即问题能覆盖学科学期教学的知识技能训练点;综合性,即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旧知、新知或未知的若干知识与技能才能解决;科学性,即问题本身具有科学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是纯学科领域里的问题;单元性,即一个问题的研究往往需要相应的时间,这样,一个问题常常就是一个教学单元。
   问题研究的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主体的要求,通常的教学步骤是这样的:
一. 学生选定研究课题。
二. 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背景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关本研究课题的背景知识的介绍(含方法性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较完整的认知背景结构。在这个环节中,旧知的回忆,新知的学习是重要的内容。
三. 学生制订研究计划,从时间、内容到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研究计划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四. 学生自主地按计划研究。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上网,上图书馆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他人。如果是几位学生合作完成一个课题,则个人应承担某一部分的研究工作。
五. 合作探讨。在这个环节中,每个学生应有坚持己见的分辩,也有汲取正确意见以便完善己见。如果是小组合作则应从各人的研究成果中撷取有用的材料整合成研究报告。如果是个人研究,则应在个人陈述的基础上吸取有益的意见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六. 研究成果展示。其展示形式可以是研究成果的报告会,也可以是实验操作、作品展览或动作表演等。
   在这里要说明几点:首先,完成这个教学过程的时间不是一堂课45分钟,而是几堂课或更多的时间。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其次,按照现有的大纲要求和考试方法,每个学科都有一些基础知识需要记忆、基本技能需要操练,我们可以在整个学期中安排相应的时间来完成这些较低认知水平的学习任务。因此,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虽然是以问题研究为主,但不乏练习、默写、背诵之类的教学形式。还有,以问题研究的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仅是指某几门学科,而是含艺体劳在内的所有学科。
   应该看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变化,学生学习活动所依赖的课室也必须变革。我们现在的课室是在传统的“知识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理念下构建起来的,所以其特征为“讲台” (教师)为中心,“课桌” (学生)为从属。这种结构方式在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以粉笔黑板为主要的教辅手段的背景中,是十分有效的。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生发展为本”、倡导“终身学习”,并且已经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社会,原先的传统的学习课室也应当随之变革。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形式(自读、讨论、上网等),我们认为,现代课室必须让每个学生拥有“三桌”,即个人接受学习或自主学习完成作业时拥有的课桌,自行上网采集资料时拥有的电脑桌,与同伴讨论计划及问题时拥有的讨论桌。当然,用以辅助教学的电教器材也是不可缺少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现在的课室必须革命,当然要马上做到这一点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们受到种种限制。但学生拥有“三桌”,是现代学校课室的必然。前不久我去澳洲考察教育,看到一所以数学和科学为特色的实验学校,已经完全消除了原来的教室的概念,教室没有间隔,偌大一个空间,只有分区的概念,听课区、个人学习区、讨论区、电脑网络区。这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世界上对课室进行革命的潮流。确是这样,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倡导终身学习、能力为本、学生发展至上的现代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必须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学生课室模型。
   当然,能否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教师。在这种把问题研究当作主要的教学方式的实验中,教师不仅是一名新知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角色意识。
另一方面,由于问题研究的教学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结构,在这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老师也不会解答,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去探究有关问题。如果一个问题是跨学科的,就需要各学科的教师协同解决。这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