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其它>校长言论

打造学校特色的策略

打造学校特色的策略

文章来源:校长室 作者:学校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09日 点击数:2,616 字号:


    学校的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资源型、理念型的特色属于人无我有一类,然而往往不能长久,人有我优类的特色,虽然难以打造,但却能长久。

    前不久,一位朋友来我校作教育调查,他在翻看了我校开办至今的一些计划总结之类的文字材料后,向我提了一个问题,说:“我们发现你们学校从开办至今行政上关于学校特色的说法似乎经常在变,譬如,开办之初,提出外语口语、计算机、钢琴为特色课程,没过两年,又提出双语为特色,后来又提出探究性学习的特色,英体艺见长、文理超群的特色,现在又提出要建成苏南地区最大的外国留学生中心,出国留学预科中心。短短七八年的时间,这教育主张的变化似乎也太快了吧?”
    对于这位朋友的提问,我笑了。确实是如此,我们从开办至今,在营造学校特色,以特色来吸纳生源方面,我们确是一变再变。个中原委,听我细说。
首先,我们是一所民营学校,虽然所有权归政府,但政府给我们的仅是民营的政策,没有任何其它方面的支持。学校生存的基础是学生,而我们的学生要面向市场去招收。由于我们是高收费,收取的学费是公立学校的10多倍,如果我们没有特色就招不到学生。因此,我们一开办就注重学校特色的打造。
    97年,学校刚刚开办,那时候外籍教师的资源非常紧缺,一所学校要得到几个外籍教师非常艰难,因为所有进入中国的外籍教师都要经过国家外专局分配,人数非常少。对学校而言,谁在当时拥有外教,谁就有了一块金字招牌。而且计算机、钢琴在那年代还是非常昂贵的教育奢移品,绝大多数学校不可能普及。于是,我们将其确立为学校特色并全力打造。这样做,当时对学校招生及形象提升确是有很大帮助,省内外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要知道,这种特色是建立在资源拥有的基础上的。随着苏南地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深入,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相当多的学校也纷纷拥有一流的设施。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外教也不再是稀罕物。于是两三年一过,我们当初拥有的特色渐渐褪色了。
    怎么办?没有闪光的特色,如何吸引学生,没有学生又如何生存。为打造学校新的特色,我们分析了在外向型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长江三角洲一带人民对于外语的重视度日益提高的背景,提出了在完成国家规定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加大双语课程的份量,开设了英语数学、英语历史、英语地理、英语生物、英语计算机等课程。一时非常红火。
    我清楚地记得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的龚学平同志带着上海教委的张民生主任等人来我校视察,临别时,他拉着我的手说,“我要派我们上海的教育管理干部、特级教师来你这里学习,你不能拒绝啊!”一时,上海来了许多人。也就在同时,上海上百所学校都先后开起了双语课。我们常州也有许多重点中学、实验小学开起了双语课。我们的特色又弱化了。
    现在想来,这种特色是建立在理念领先的基础上的。谁拥有了这种理念,谁就拥有了这种特色。大家都拥有了这种理念,它就不是特色了。
这种理念型的特色不能长久,还有一例。
    4年以前,我到新西兰友好学校去考察,看到他们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每年都要花一周时间到山中营地去考察学习,而且每人都必须完成相应的考察报告,如XX山区植物的种类,马蜂的食性及身体构造之类的。这些活动确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回国以后,我们也立即仿效,要求中小学生每学期都进行项目研究,写研究报告,每年举办学生研究论文报告会。一时也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没多久,大家都这样做了,因为教育部把它作为新课程的内容了。
    于是,我们慢慢地悟出一个道理,资源型的、理念型的特色,只有在别人不曾拥有时才能成为特色,人无我有型的特色是不能长久的,而人有我优型的特色,往往比较长久一点。现在,我们又重新回归,在前几年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出我校下阶段应着力打造的学校特色,即英语、体育、艺术见长,文理超群。
    我们知道,对于我们这样的高收费的市场化运作的学校,如果没有课程特色,就不可能生存下去。我们应该不断地自我更新,始终引领潮流才能占有相应市场份额。总结我国民办学校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学校不能走公立重点学校,打造应试课程特色的老路。我校享受不到那样的“阳光空气与水”。我们应另辟蹊径,全力打造我们的竞争对手不屑关注或一时难以做到的但部分学生与家长却很在意的学校特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于是,我们提出了培育“英语、体育、艺术见长,文理超群”的课程特色的发展策略。
    为何英语要见长?这是由我们学校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由我们学校服务的社会群体所决定的。我们是国际学校,承担着解决常州地区外商子女读书的义务,国际性的学校英语理当见长。同时,我校地处长三角腹地,外向型经济空前繁荣。许多学生家长从事着国际贸易工作,他们热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熟练地掌握英语,将来子承父业,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我们的学校教育理应迎合这种特殊教育的需求。
    英语教学怎样才算是见长,又如何做到见长呢?我们要让学生做到小学基本学完初中英语,初中基本学完高中英语,高中基本达到公外三级、雅思考试达到5.0;能自如地与外籍人士交流,能基本读懂国外中小学相关学科的教材,基本听懂相关学科的英文授课,并完成相关作业。为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各学部的英语课时数将占总课时的18—35%,而且英语课将进一步细分,分为功能性英语、基础性英语和学科性英语。
   为何体育、艺术要见长呢?英国《卫报》报道:英国首相布莱尔上台后,曾发誓要对中小学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学校在21世纪能大大提高办学水准。其中在课程问题上,希望所有孩子,无论社会背景或家庭收入如何,都有机会学习一种乐器,上芭蕾课程,或者学习一种体育项目。由此可见,艺术、体育技能实是一种尚未普及的优质化的教育课程。1992年,我在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进修时,对全港各类代表性的学校作了全面的考察,在优秀类学校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赛马会体艺学校”(当然,它不是体育、艺术的专门学校,而是一所以体艺为特色的普通学校)。“赛马会”是全港最有钱的一个机构,他们把体育、艺术当作学校特色来打造,其教育价值取向不言而喻。
     那我校的体育与艺术又如何见长呢?我们认为,面对我校学生的特殊性,应淡化竞技体育,崇尚素质教育。我们的学生应在以下项目上熟练地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游泳、溜冰、网球、高尔夫、武术等。在艺术方面,钢琴为每个学生必修,除此之外,每个学生还应基本掌握一至两种乐器(弦乐或管乐)的演奏技能。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不是要培养运动员和艺术家,而是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高而全面的素质,从而影响其人生。
    文理超群,是从学生发展,学校生存的社会性的角度来说的。毕竟我们学校不是教育工程的终点站,而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学生读书升学的价值取向不可逆转。如果我们光有英语、体育、艺术的特色,没有其它学科成绩的优秀,学生就无法在社会自立,学校就失去了它存在的社会基础。文理超群,即文理各科教学质量超出同类型学校。虽然我们过去曾有连续几年的中考高考名列前茅,有全国省市各类竞赛的频频获奖,有清华、北大等一流学子的荣耀,但是,这些已成过去。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文理超群,要求我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科学习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重面的拓宽,也重点的加深,既重知识,也重能力的培养。
    这几年的办学经历,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以特色求生存的道理。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资源型、理念型的人无我有类的特色,往往不能长久,人有我优类的特色较能长久,但通常难以打造,因为同类型的对手太多了,难以出类拨萃。倘若能运用错位竞争,差异性竞争的策略,也许是一种高明的策略……
(万小平)

 

[打印文章] [添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