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
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教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一看就知道正确的答案,有的学生要思考一段时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还有一些学生百思不得其解。这种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差异,究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在思维方法方面的差异性。
什么是思维方法?当我们遇到问题要解答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是表现为紧张的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哪些知识,解决这个的方法与步骤是什么。这样一种学习者在个体的内部心智的控制和调节下,定向地紧张思考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不同于具体的学科知识,也不同于解决具体问题的程序性的知识,但它与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发现,有的人对学科的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背得滚瓜烂熟,但是在真正解决问题的时候却一筹莫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光有具体的学科知识,却不知道如何紧张思考定向组织,这个学习是毫无效果的。反之,如果离开了具体的学科知识,紧张思考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是否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具体的学科知识就好比是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珍珠,思维方法就是一根彩色的丝线,我们把这些珍珠,按一定的程序串联起来就能成为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由于学习过程中的紧张思考完全是个体的行为,由于个人思考的方式习惯的差异性,所以思维方法有优劣之分。我们知道,紧张的思考过程就好比是一个“意识流”,学科的知识、法则、定理和解决问题的程序性的知识就是这个“意识流”的组成内容。思考的过程就是把储存于记忆之中的知识、法则等定向有序地进行组合。有的人这样组合,有的人那样组合,组合的方式常常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比较而言,这样的组合有优劣之分。有的人的“意识流”,清晰简明,有的人的“意识流”,混浊不清。意识流的外化就是问题的回答,就是题目的演算。一个问题,有的人两面三刀三点就择其要害讲清楚了,有的人说了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一道题目,有的人三步五步就算出答案了,有的人算来算去要算十几步。因此,思维方法又被认为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一种技能。由于人们掌握这种技能的差异性,对于同一问题的思维方法也就必然存在着优劣之分。
如果要对思维方法进行分类的话,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分法,但是联想、组合、尝试、调整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我们有相当多的学生,当问及某类知识时,能一字不落地背出来,就是不会把这些知识与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交和的思维方法。我们认为,有效的思考过程必须遵循联想、组合、尝试、调整这样一个基本策略。学生的思考都是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进行的,当学生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是联想,联想自己所学的与此有关的知识。如果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某一项知识的迁移运用,则可以直接尝试应用;如果牵涉到多项知识,就必须将这些知识有序组合,而后尝试应用,试用不成,再作调整,直至问题解决。当然,思考联想是以完善的知识背景为前提的,首先是知识的完整记忆,而后才是知识的联想。遗憾的是我们有相当多的学生看到问题以后不知道应该对自己的储备知识进行搜索联想,没有定向组合、尝试、调整 思维意念,让思绪漫游。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仅是说具体的学科知识,也包括解决具体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例如,把复杂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而后一个个地加以解决;或者是把同类的几个问题综合起来解决。
思维方法是可以教授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有效的思维方法只能靠学习者个人的领悟所得,而且只有少数智商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够习得。随着教育心理学勘察的不断深入,有效的思维方法是可以教授的,已成为事实。人们致力于以改进学生思维方法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效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还受到EQ(情绪智商)的影响。我们在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EQ的养成教育。